【做中國第一職業校對團隊】校對網公司(第6年)|60+成員|站長郭明武QQ32767629手機13556123901|微信:jiaodui 【校對標準,前無古人,絕對原創?。?!】

          校對網:校對標準,校對公司,專業校對,雜志校對,圖書校對,無紙化校對

          數字用法規則

          時間:2015-01-25 21:28來源:未知 作者:校對網 點擊:
          數字用法規則 一. 應當使用阿拉伯數字的 1.物理量量值中的數字。例如: 1m(1米)5g(5克)3A(3安)-15℃(零下15攝氏度) 26mol(26摩) 2.非物理量量詞前的數字。例如: 98只碗 20元 1000個人 11張
          數字用法規則
           
          一. 應當使用阿拉伯數字的
          1.物理量量值中的數字。例如:
          1m(1米)5g(5克)3A(3安)-15℃(零下15攝氏度)  26mol(26摩)
          2.非物理量量詞前的數字。例如:
          98只碗  20元  1000個人  11張紙
          3.計數的數值,如正負整數、小數、分數、百分數、比例等。例如:
          4 1005  -23  0.56  -89.39  3/5  -8/9  21.7%  3%—7%  10︰13
          4.公歷世紀、年代、年、月、日、時、分、秒。例如:
          公元前21世紀   8—11世紀   90年代   20世紀50年代   公元79年   1840年      
          3月15日 19時30分15秒    11:30(11時30分)
          注意:年份不能用簡寫。如1988年不能簡寫成“八八年”或“88年 ”,但有些情況下可用省年號,如1988年可省寫成“’88”。年月日的表示方法有幾種,如1998年3月15日可寫成1998-03-15(年月日之間用半字線相連,不滿“10”的月日前面補“0”),也可寫成1988.3.15(年月日之間用下腳圓點號,不用間隔號和頓號)。時、分、秒的分隔符要要用冒號,不能用比號。
          5.代號、代碼和序號中的數字。例如:
          桂新出發〔2000〕7號文件   國家標準GB/T15835—1995   國際標準書號ISBN7-219-03960-3/k•796    JZ20Y2-CXY型燃氣灶    5/6次特快列車    201號運動員
          6.引文標注版次、卷次、頁碼,除古籍應與所據版本一致外,一般應使用阿拉伯數字。例如:
          ①列寧:《新生的中國》,見《列寧全集》,中文2版,第22卷,208頁,北京,人民出版社,1990。
          ②李四光:《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》,載《中國科學》,1973(4),400—429頁。
          二. 應當使用漢字數字的
          1.定型的詞、詞組、成語、慣用語、諺語、縮略語、歇后語或具有修辭色彩的詞語中作為語素的數字,必須使用漢字數字。例如:
          詞:一概  四肢  一方面  十堰(地名)  十滴水  三葉蟲  四邊形  星期五  路易十四  三氧化二鐵  七絕  六六六粉(農藥)
          詞組:二萬五千里長征  四書五經  五四運動  九三學社  八國聯軍  五子登科  九九歸一  四世同堂
             成語:三心二意  十全十美  九霄云外  八面玲瓏  四分五裂  五花八門 六神無主
             諺語:三個臭皮匠,賽過諸葛亮    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    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   三天打魚,兩天曬網
             慣用語:包二奶   不管三七二十一    八九不離十
             縮略語:二炮   五講四美三熱愛   三個代表   三講   三反五反
             歇后語:十五個吊水桶——七上八下    鐵公雞——一毛不拔
          2.相鄰的兩個數字連用表示概數,必須使用漢字數字,連用的兩個數字之間不得用頓
          隔開。
             一兩個人   三五天   二三種書   二十七八噸    三十三四歲    二三百架次    
          相鄰的兩個數字表示概數不能使用阿拉伯數字,把“三五天”寫成“3、5天”,把“七八十年代”寫成“7、80年代”或“70、80年代”等都是錯誤的或不規范的。另外要注意的是:“二”和“兩”用法有別,“一兩個”不能寫成“一二個”,寫成“一二個”不規范,也容易被人誤為“十二個”。
          3.帶有“幾”字的數字表示約數,必須使用漢字數字。例如:
          十幾幾百米   人    三百幾十天    幾十萬分之一
          “10幾人”之類的用法是錯誤的
          4.重排古籍中的數字,必須使用漢字數字。
          5.豎排文字中的數字必須使用漢字數字( 除與外文字母、羅馬數字連用可順時針轉90°排版外)。例如:
          6.非公元紀年一律用漢字數字。如中國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(帝王年號、溢號、廟號紀年,太平天國紀年等)、民間現在仍在使用的干支紀年、新中國成立前的中華民國紀年、國內外其他民族的特有紀年(如中國藏族的生肖紀年、日本現在仍在使用的天皇年號紀年等)、陰歷日月等。行文中,非公元紀年后應括注用阿拉伯數字表示的公元紀年。
          (1)年號紀年。例如:
          清咸豐十年(1860年)   東漢元和二年(85年)   昭和六十一年(1986年)
          “咸豐”為清文帝年號,“元和”為東漢章帝年號,“昭和”為日本國裕仁天皇年號。年號紀年始于漢武帝建元元年(公元前140年),此前無年號紀年。一個帝王可能有多個年號,也有的只有一個年號。
          (2)謚號、廟號紀年。例如:
          秦孝公十二年(公元前350年)   漢高祖二年(公元前205年)   唐太宗三年(629年)
          “孝公”是戰國時秦國君渠梁的謚號,“高祖”是漢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,“太宗”唐皇李世民的廟號。
          (3)太平天國紀年。例如:
          太平天國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(清咸豐十年九月二十日,1860年11月2日)
          (4)中華民國紀年。例如:
          民國二十五年(1936年)
          1949年10月1日(新中國成立)之后的年份不能再用民國紀年,引進臺灣版圖書時要注意將書中的“民國”紀年改為公元紀年,特殊需要保留的,應加引號。
          (5)干支紀年。例如:
          辛巳年二月二十一日(2001年3月15日)
          (6)陰歷月日。例如:
          臘月初八    正月十五    五月端午
          (7)藏族生肖紀年。例如:
          藏歷陽木龍年八月二十六日(1964年10月1日)
          1. 含有月日簡稱表示事件、節日和其他意義的詞組中的數字,一般應使用漢字數字。      
          當涉及1月、11月、12月事,月日之間應加間隔號,并外加引號;涉及其他月份時,不用間隔號,是否加引號,視事件的知名度而定。例如:
          “一•二八”事變(1月28日)    “一 一•一○”案件(11月10日)    “一 二•九”運動(12月9日)   五四運動    五卅慘案   三八婦女節    八一三事變    “九一三”事件
          2. 其他應使用漢字數字的。
          (1) 古詩文中的數字。例如:
          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(韓愈《師說》)
          白發三千丈,緣愁似個長。(李白《秋  歌》)
          二十四橋仍在,波心蕩,冷月無聲。(姜夔《揚州慢》
          (2) 表示百分比的“成”。例如:
          今年一季度的產量與去年同比提高了三成。
          “成”表示十分之一或10%。用“成”來表示百分比時必須使用漢字數字。
          三、使用阿拉伯數字和漢字數字兩可的
          1.整數一至十,若出現在具有統計意義的一組數字中,要用阿拉伯數字,其他情況下
          兩可,但要照顧到上下文,求得局部體例上的一致。例如:
          8只碗(八只碗)   1個人(一個人)   去過十次(去過10次)   九條意見(9條意見)   三個百分點(3個百分點)
          2.古籍的引文標注版次、卷次、頁碼,使用阿拉伯數字和漢字數字皆可,但應與其所據版本一致。例如:
            ①《四書五經》,影印世界書局影印本,2版,120頁,北京,中國書店,1985。
             ② 許慎:《說文解字》,四部叢刊本,卷六上,九頁。
          3.部分表示序列的數字用阿拉伯數字和漢字數字皆可。例如:
          第10屆全國書市(第十屆全國書市)   排名第三十八位(排名第38位)   第5卷(第五卷)
          但有些情況下只能用漢字數字,例如:名列第一、第二、第十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,其一、其二,等等。
          4.用“多”“余”“左右”“上下”“約”“來”“許”“近”等表示約數的數字(含有“幾”的約數除外)。例如:
          二十多件(20多件)大衣    十余位(10余位)嘉賓    來了二十個左右(20個左右)           
          十三歲上下(13歲上下)    約五十元(約50元)    三十來歲(30來歲)    時間在七時許(7時許)    近六十人(近60人)
          在具體語言壞境中,用漢字數字還是用阿拉伯數字,可靈活掌握,但要保持局部體例的統一。
          四、《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》適用范圍
          《規定》適用于除文藝作平和重排古籍外的各類出版物。文藝作品中的數字使用可靈活處理。重排古籍的數字必須用漢字數字。
          五、數值和量植范圍的表示
          《規定》對數值和量植范圍的表示法的說明較為籠統、寬泛,有幾處需要補充說明。
            1.表示數值范圍的連接號形式?!兑幎ā芬幎ǎ喊⒗當底謺鴮懙臄抵翟诒硎緮抵档姆秶鷷r,使用浪紋式連接號“~”。實際上,這條規定只適用于科技類圖書。非科技類圖書除浪紋號外還可使用一字線連接號“—”或半字線連接號“-”。
          注意:用漢字數字表示數值范圍時,不能使用連接號,而一般用漢字“至”或“到”表示。如“四至八八”“七到九年”,不能寫成“四一八人”“七一九年”。
          2.百分數的范圍。正確表示法:20%~30%    1.5%~11.25%。錯誤表示法:20~30%     1.5~11.25%
          3.用“萬”“億”表示的數值范圍。正確表示法:20萬~32萬  3億—9億。錯誤表示法:20~32萬   3—9億
          六、數字使用中注意的問題
          1.數字的使用在行文中要注意局部體例的統一。在使用阿拉伯數字和漢字數字都可以時,選擇哪一種,要照顧到上下文的體例,盡量讓同一句話、同一段落或同一頁的數字體例一致。當然,照顧局部體例的統一,應該在遵守數字用法規范的前提下,不能為了統一而強改。例如:
          該省從機動財力中拿出1900萬元,調撥鋼材三千噸、水泥兩萬多噸、柴油1400多噸,用于農田水利建設。
          一句話既用了阿拉伯數字又用了漢字數字,體例不統一,“三千多”和“兩萬多”應改為“3000多”和“2萬多(或20 000多)”。
          2.概數、約數的使用要避免表意重復,出現冗余成分。例如:到會的有三四十個左右    約有一百來人出席慶典    提高了20%—30%左右    來人50來歲上下
          “三四十”是概數,加上“左右”表意重復,“左右”為冗余成分,應刪去。“一百米”已是約數,前面再加上“約”,表意重復,“約”和“來”應刪去一個。“20%—30%”是約數,再加約數的詞“左右”,語義重復,應去掉“左右”。“來人50來歲上下”中的第二個“來”和“上下”都是表示約數的詞,用在同一個約數中,表意重復,“來”和“上下”應 刪去一個。
          3.公元前紀年要加“公元前”,公元后紀年可加“公元”,也可不加,但如果容易產生混淆,則應加“公元”。例如:公元前78年—12年
          此處的“12年”容易讓人誤解為公元前12年,因而應加上“公元”二字。
          4.按《規定》,月日簡稱表示事件、節日等一般用漢字數字表示,但近年來采用阿拉伯數字的日趨增多,漢字數字表示的反而越來越少。這種用法已約定俗成,為廣大讀者所認同,出版物在使用時應注意規范。用阿拉伯數字表示,月日之間一定要加間隔號,不能用下腳圓點號,也不能用頓號,并且簡稱有加上引號。例如:
          “3•15”消費者權益保護日    “11•25”沉船事件“3•15”、“11•25”不能寫成“3.15”“11.25”或“3、15”“11、25”。
              5.注意漢字數字“○”的字形。漢字數字“○”與阿拉伯數字“0”字形上有差異,應注意區別,不要混用。例如,“二○○一”不要寫成“二00一”,反之亦然。
          6.書寫小數點前或后4位以上數字,一般應采用三位分節法,即從小數點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為一節,節與節之間空1/4字格,廢棄傳統的千分撇法。如2,431.589,1應改為2431.5891。但年份、頁數、部隊番號、電器和儀器儀表型號、標準號等不能用三位分節法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(責任編輯:校對網)
          頂一下
          (6)
          75%
          踩一下
          (2)
          25%
          ------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      發表評論
         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,嚴禁發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動的言論。
          評價:
          欄目列表
          推薦內容
          熱點內容
         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